找到相关内容1297篇,用时2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罗锦堂:佛典中的“观”与“念”(2)

    想定,身作证具足住;又叫做定。这八种解脱  ,都是针对着修定的人而言。  页145  一夜之间,完全能守沙弥戒,(注45)或一日一夜之间,又能守住比  丘具足二百五十戒而不犯;同时还要在行、住、坐、...而且还发愿成佛,追求无上大道。又能  以此功德,回向到求生极乐世界去。这样的修行人,在世寿将时,  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有其它许多菩萨,手持金色莲花,变化  成五百尊佛身,来迎接此人,伸出双手,...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2970856.html
  • 佛教各宗对净土分类的看法

    法身士;外应身是  为度化大菩萨而在净土成佛的报身,此土以宝玉为净土,不  为劫火所烧,但最后也会。三者化身土是释迦佛等化身  所住的地方,此士有七珍和土沙之别,通于净亦通于秽,是  会坏的。此三...住毘婆沙论」中整个佛法分为难、易二道说,极  力主张弥陀净土为他力本愿的净土教。  中国古德云:「诸经所赞,在弥陀」,这是确确实实  的。大乘经典广说十方净土,而特别着重西方净土。西方净  土,可以说是...

    宏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0871071.html
  • 明末净土宗莲池大师云栖袾宏之佛化儒道及其逼近耆那教与反驳天主教(1)

    莲华藏世界,乃「法身 菩萨」之居所。此菩萨已观一实谛,发真无漏,得真实果报 ﹔但未彻底无明。因为接受佛的报身 (Sambhogakaya乃 佛对菩萨所显现,...阿弥陀佛为应身而非 报身,因为观音受记经谓「彼佛入后,观音补处成佛。」 阿弥陀原指无量寿或无量光,但仍须候补成佛,其寿有。 (二...

    王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971095.html
  • 唯识学上转依义

    的依身存在,故名  ----有余依涅盘。即前此的异熟果身一,所谓灰身泯智,  故名为----无余依涅盘。即前此真如,除所知之障,然为  大悲般若,交相辅翼,故不如二乘人之住于寂灭,亦不如众  生之...只是两种子易位,因烦恼不是固体之物,须智力来断,而智  一生起,随即,两法同时,一生一。盖唯识不许一识  上同一剎那有相违的二性存在,有此便无彼,有彼便无此也  。唯识殊胜微妙的思想,转依也是一种...

    慧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871201.html
  • 无着的学说

    到了究  竟转依,那就有种子的果报识都变为「无种子」而一一皆无  了。如此,许阿黎耶识的存在,这些事无论怎样,总可得着  适当的解决。阿黎耶识在定位,实在仍然存在,但是决  定没有色心互熏等等。...故乳虽  渐,而水仍存在,一生一,大有势不两立的关系。这出  世间净品的种子,乃是出世间最极清净法界所流露的大乘教  ,即四种真实的第四闻熏习,乃唯识观的所缘境。依此观行  ,即四真实的第三至得道...

    昙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571214.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基础

    烦恼和度脱生死的  358 页  人。名僧传抄附名僧传说处第十,引道生语﹕  「阐提是含生之类,何得独无佛性」(注3)。  不信因果,断诸善根的人(阐提)是含有生命的存有,怎会没  有佛性﹗众生...主张佛性本有,阐提成佛,然而成佛则必待缘因,  所以其论证就不得强调「应有缘」。道生认为众生应该除  恶机,引发善机,而「恶生善」的机缘,正是成佛的主因  。换句话说,恶缘灭,则必有引生善缘的...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0671323.html
  • 英伦归来话佛教——净因﹑圆慈法师访谈录

    圣谛的教诲中阐述得很清楚。四圣谛是:   (1)苦谛,有关世俗之一切本质皆苦的真理;   (2)集谛,关于世间人生诸苦之生起及其根源之真理;   (3)灭谛,关于苦、集之真理;   (4)...阿罗汉(arahants),即『可尊敬的人』,因为他们已经断无明与执着。佛的任务是重新发现佛法,即真理的基本原理,并制定『宗教制度』或称宗教传统,以便将佛教流传到子孙后代。只要佛教教义流传下来,那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5871440.html
  • 六根的知觉空间解释

    懈怠放逸忘念散乱不正知、恶作睡眠寻伺。”“云何心不相应行,谓依色心心法分位,但假建立不可施设,决定异性及不异性。彼复云何,谓得、无想等至、等至、无想所有,命根、众同分,生、老、住、无常,名身、句身...…“当时,‘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先在大殿地面盘绕,然后再冉冉地回旋上升起来。”他说,当时没有什么寺庙建筑和其他人事物的感觉,只有源源不断的念佛声,由下至上一直绕转,虚空遍法界尽是弥陀...

    杨新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473525.html
  • 四法印讲记(七)

    都变得端正,原来的丑相完全消,显现出举世少有的美貌。 公案中金刚女的容貌得到改变的原因是她对佛陀生起了至诚恭敬的心。这里关键要体会到身体的相貌只是一刹那的现象,而且它一刹那就了。这样就知道...不断削减,最后完全消。 其实,我们这个五蕴身心是刹那的现象,刹那刹那都在发生变化,随着自己的起心动念、造作行动,在福德上时时有加减乘除,如果在恶心恶行上造多了,变异积累到一定程度,大的变相...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四法印|无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5/16395573827.html
  • 释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

    ,灭时无  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有业报而无作  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  、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24  因此,对眼、耳等处直接观察,知其前后相续,只有因果...  已,不复染着、爱乐住。彼法变易、无常、,则生  乐住。所以者何?眼色缘,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缘  受︰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此受集、此受灭、此受  味、此受患、此受离如实知,于彼色因缘...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0373973.html